• 重庆超宇物资有限公司
    ChongQing ChaoYu WuZi Co., Ltd.
新闻资讯
 
新 闻 资 讯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1-12-30阅读:1096次
事实上,钢贸企业的贷款风险早已风闻多年。

  钢贸贷款“潜规则”横行

  随着今年钢价下跌,下游钢铁需求也在不断减弱,导致整个钢铁行业的利润率大幅缩水,因而钢贸行业潜在的信贷风险也引起了银行监管机构的关注。

  某股份制银行的内部人士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复质押是钢贸行业的主要风险之一。比如说,某钢贸企业向银行提供100万元市值的钢铁库存作为质押,银行为其提供了80万元左右的授信额度。然而这很难保证不出现“一库多贷”的情况。倘若仓库人员和银行职员之间存在利益勾结,在多家银行抵押,该企业从而获得更多的信贷额度。这样就会出现抵押品的真空状态。而一旦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时,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就一触即发,毕竟真实库存只有那100万元而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钢贸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一些钢贸企业通过“托盘”的形式走虚假存货报表。这里的“托盘”指的就是贸易企业的上游,部分是知名大型国有钢企。对此,他解释道,市场里的某些钢材货物所有权其实都属于上游公司,而这些钢材货物的作用就是供处在下游的钢贸企业来应付银行盘货审查。在最夸张的时候,同一批托盘货会被两三家钢贸企业反复“借用”,而这也是行业内公开的秘密。

  而据某业内人士透露,很多钢贸企业都是联保机制贷款,此前,某地区商会曾有一家钢贸企业出现了资金问题,2亿元的资金缺口通过商会联保机制及时还款,快速解决了周转问题。然而,现在银行则开始担心,如果多家企业同时出现资金问题,在自顾不暇的关口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企业的生存。此外,还有钢贸企业虚假注册公司“自体”互保联保,从而成为银行“合格”贷款者的现象。

  部分企业成“套贷专业户”

  一位银行信贷部人士表示,三材企业和资金链断裂的温州企业有很多相似点,三材企业资金也都存在暗箱运作、风险集中、循环和过度抵押、依赖房地产市场、参与民间借贷、只还息不还本等特点,并且企业的自有资金更少。而实际上,某些三材企业已经成了专门套银行贷款的“套贷专业户”。就今年情况来看,一些企业从银行获得的部分贷款流入了民间借贷,年息在30%-100%不等;而传统的资金流向则是以建钢材市场为名进行圈地或购置商业地产,之后再将这些地产“超额评估、二次抵押”,以期循环获贷。

  上述的做法还算比较保守的,行业间还流传着一种“空手套贷”的做法,即某企业看中了地产项目,就向同业借钱购置,之后以“进货或资金周转”为由将地抵押给银行获得贷款,再将贷款还给同业。如果该企业资金状况良好的话,那银行的贷款不会出现大问题。而如果贷款雪球越滚越大,企业也会从容应对。“拆东墙补西墙”和“只还利息、不还本金”已是公开的拖延方式。当某银行的贷款到期,企业一般以另一银行的贷款还上或者拆借同业的钱款还贷。一般情况下,能还贷就说明企业资信情况良好,即可获得下一期的贷款。

  据记者了解,一家注册在沪的钢贸企业,去年年底因挪用银行信贷资金炒期货,账面浮亏一度高达2亿多元,导致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对此,业内一片哗然。然而,该公司巨额资金缺口竟然没有造成银行坏账。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由于这笔贷款有行业内联保互保、加上商会中各家企业“义务”出资为保全信誉,终于还是将巨额资金如数填上。虽然该公司的贷款问题是“虚惊一场”,然而一些银行业内人士还是表示“心有余悸”不敢放贷了。

  事实上,对于“三材企业”的潜在风险,银行并非不知晓。但是中小银行前几年对于这块业务还是趋之若鹜的。某银行信贷人员直言,首先这类企业的贷款量很大。做一单就上千万元,做一组就几千万元。而倘若有一个商会当客户,就相当于开拓了其他中小企业几十单的业务。对于银行来说,尤其是中小银行,这样的业务量不是小数目。前几年,在一个银行内部,凡是盯着做这一业务的支行都成了明星支行。其次,由于该类企业有抵质押物,因而贷款容易通过上头审批,然而,其中的重复抵押问题也让银行有些头疼。

  相关链接:银行收缩信贷规模防风险

  根据中钢协统计,2011年1至10月份,500万吨以上钢铁企业利润率下降到了2.99%。10月份77家钢铁企业亏损面由9月份的9家增至25家,亏损面扩大为32.5%,亏损额为21.25亿元,比9月份增加18.3亿元。而在上海银监局提示风险之际,已经有银行出现抽贷行为。据悉,主要经营钢贸物流担保融资业务的某担保公司最近被银行抽贷了2亿元。此外,一位银行业内人士也表示,9、10月份时总行就开始强调这方面的风险,分行这边对这一块业务的贷款规模在逐渐收缩。

  而为了应对银行的断贷、停贷、抽贷等行为,在上海主要从事钢贸生意的福建周宁商会已经组织了商会和22个分会建立风险基金,在商会层面每家企业集资1000万-2000万元,分会则是每家企业集资200万元,交由商会和分会管理,通过过桥资金进行短期拆借,利率水平为20%左右,从而帮助企业能够度过银行断贷期。该商会负责人表示,钢贸对于上海GDP贡献达3%,银行对于信贷结构、数量的适度调整可以理解,但如果断贷,银行和地方经济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银行方面人士则表示,事实上,钢贸企业的这种联保方式将风险放大了。在经济形势好的情况下,企业总能及时地填补空隙。然而一旦经济形势不好,就有可能产生连锁效应。银行对钢贸企业较大规模的信贷支持已经持续了2-3年,目前正在将隐藏的信贷风险慢慢挤压出来。